找到相关内容298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忧树、阎浮树及菩提树的故事

    谛、集谛、天谛、道谛。苦谛,是说世俗世界的一切,本性都是苦。其苦有八种;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(与不喜欢的人或事相会)、(与可爱的人或事相分离)、求不得(得不到所渴望的东西)、五盛阴(充满各种...阎浮树下的静坐思维——那使他获益匪浅。阎浮树名鸟树,是一种高可达七八米的优质乔木,叶椭圆,开白色花;给出的紫黑色浆果大如鸟蛋。又有传说讲,当青年太子乔答摩端坐于阎浮树下,到了太阳洛坡时,其头上的树影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048648.html
  • 无我”与“自我”——佛教“无我”论的现代意义

    人生充满了烦恼和痛苦,人生的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无不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,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有“我执”。“我执”表现为四种状态,即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,佛法中称之为四...我。”人若不能破除、断离我执,则“有情由此生死轮回,不能出。”(《成唯识论》卷第四) “无我”之说则在于揭示现象之“我”的非实在性。按照佛教所说,诸法(整个现象世界)皆由因缘而有,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251012.html
  • 佛道三根本的修持要义

    苦得乐。   对出离心的观修,包括了三个阶段:   (一)观析生命轮回的本质是苦(所应用的理论是苦集灭道)   应作如是观析:   A 人生是苦   按照佛陀的教导,我们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续流,如同一个环,由于对我的执着,而产生的贪嗔痴慢疑,就像万有引力一般,把生命固定在六道轮回之中,不得出,经历着生生死死,种种痛苦。佛陀把它归结为八苦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求不得、怨憎恚、五蕴炽盛苦...

    海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1054423.html
  • 人生的透视

    ),别离苦﹙生离死别之苦﹚求不得苦﹙凡所希求,十九不得﹚,五阴炽盛苦﹙由执我及我所而生苦恼﹚。前七是众苦之相,后一是生苦之因,合之,总名“八苦”“又八苦即是三苦。生,老,病,死,冤憎会苦,谓之苦苦。,求不得苦,谓之乐坏之苦。五阴炽盛苦,谓之行苦。试问如是众苦,有谁能免?所以人生是苦,真实不虚。如是实事,一经说明,凡有思想,有头脑的人,谁不了解,谁能否认呢?佛以苦谛说明人生,使我们就自就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2957113.html
  • 面对“悲欣”总茫然

    一般人谈死色变,临终前大都苦苦挣扎,所以佛陀才总结出包括“死苦”在内的人生“八苦(指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所求不得、五取蕴)”。只有“根本地解决”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的人,才能在临终时摆脱一切烦恼...:“我不懂佛教,怕有错误。”我看了一下,其中果然有误解的地方。比如“湿火宅之干焰,共拔迷途;朗水之昏波,同臻彼岸”中的“”字,他按照世俗的理解将其释为“把的波浪撤满人间”之类的褒义,但明显与上...

    田 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3557970.html
  • 虚空藏菩萨信仰

    欲入大海。欲为商贾。欲服汤药而求力验。欲脱系缚。欲脱枷锁。欲求免脱输送财物。若。若怨憎会。欲避水火。欲避盗贼。欲避师子。欲避虎狼毒蛇之难。欲免疾病饥渴之患。欲求尊位。有如是等诸所求欲。称虚空藏...若嗔恚者令修忍辱。其懈怠者使住精进。散乱心者教修禅定。其愚痴者令修智慧。不定乘者劝学声闻。著我众生教缘觉乘。若有众生大慈悲自惜己身舍诸众生。愿离此心生大慈悲不自护身摄取众生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  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061898.html
  • 老子与佛教思想比较

    能够给众生带来安乐的生活,能够给众生减少痛苦的感觉,这就是佛教的慈悲。佛教认为最严重的苦并不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、怨憎会等苦,更不是吃不饱、穿不暖的苦,而是由于无明所造成的苦。对佛教而言,这...人类也都一视同仁,富贵贫贱也都同样对待,从来没有和恨的意念。老子也提到“”的情况,认为””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。《道德经》说:”故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”。老子说的“...

    丁文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3265585.html
  • 谈佛说除忧患法

    相同,有时说人生有四苦,这四苦是生、老、病、死;有时说有八苦,除上述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外,尚有、求不得、怨憎会,五阴炽盛等,合为八苦。而本“除忧患经”,所说的也是四大恐怖,...是“恩爱”:人生在世间,有各种的恩爱。如父   母的恩爱、夫妻的恩爱、兄弟的恩爱、儿女的恩爱、朋友的   恩爱等等。由于世事无常,生命无常,这无常一来,再恩爱   也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165872.html
  • 如何成就菩提心

    别人好大好大的压力,有时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,反而会转成下是很要好的朋友;若从你的爱心来说,真的,你是很关心他的。  出离心  我们一般讲“出”是对身心之苦而言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五蕴炽盛苦,...对方,而不断地去要求别人,那么,这并非是有出离心。  对身、受、心、法的感受,身、受很容易体会,因为我们都有病苦的经验,可是心和法的出却很困难。我们一直不能了解从念头里所产生的苦,并且我们正不断地在...

    净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1366191.html
  • 佛教的教育

    对苦的认识是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,并非逃避现实的消极心态。  人生痛苦是多方面的,如色身的生老病死,及无明、欲望制造的烦恼。此外,还有社会环境带来的痛苦,如怨憎会、求不得、;有自然环境带来的痛苦,...、平等无的慈悲。这就需要发起菩提心,愿为众生拔苦与乐。具备这种愿望并付诸实践者,就是菩萨。  二、为什么接受教育  从教育目标可以看出,佛教就是人格改造的教育,是生命提升的教育。那么,佛陀为什么要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1366862.html